眾所皆知,晚上吃得多,或睡前又大吃大喝,不但容易發胖,而且會妨礙睡眠,進而影響白天的工作或學習,甚至引發胃液逆流灼傷食道的危機。如果你明知上述危機,但卻仍然無法控制自己夜食的衝動,小心可能是已經罹患「夜食症」。
美國醫生阿爾伯特·斯坦科德是醫學界研究夜食症的先行者和權威專家,他早在1955年就首先確診了夜食症的存在。他說夜食症是一種由精神壓力誘發、導致荷爾蒙分泌失調引起的疾病。
斯坦科德目前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,他說大多夜食症患者往往感到精神壓力大,而且睡眠質量不高,經常一個晚上醒來三到四次,進食慾望無法抑制。斯坦科德認為,夜食症患者有3種失調症———飲食失調症、睡眠失調症、情緒失調症。午夜時分,他們的情緒越焦慮、抑鬱,食量就越發增加,潛意識中想通過進食來調整情緒、減輕壓力和幫助睡眠,一般是選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,而碳水化合物能夠刺激複合胺的分泌。複合胺是人體內一種能夠舒緩神經、促進睡眠的化學物質。
肥胖症患者中有1%是夜食症患者。斯坦科德估計,全球有大約1.5%的人患上夜食症,單單在美國就有數百萬患者,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多,比例為60%左右,青少年和兒童很少得病。進食對於夜食症患者而言不是享受,而是一種難以抵擋的衝動,是一種病態,專家們正在尋找治療方法。
醫界表示,如果是晚飯後、睡前偶而吃點宵夜,或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晚飯較晚吃,或經常吃完飯就上床睡覺,這可能還不至於是夜食症所致。但若是出現以下現象,且已維持很長一段時間,則要小心提防夜食症已悄然上身:
- 白天胃口差、吃得不多,但一到夜裡就猛吃猛喝,而且吃的內容有點類似飢不擇食,拿到什麼都想往嘴裡塞。
- 沒有吃會有焦慮感,吃了又有很深的罪惡感。
- 有時已經睡了,還會忽然醒來找東西吃。
- 睡前一定要吃東西才能較快睡著,如果沒吃就難以入眠。
- 尤其是吃澱粉類食物或甜食,才能入睡。
- 50%的食物集中在睡前3小時進食
- 1星期至少有3次「夜食」

目前,已知夜食症是一種與飲食、情緒、睡眠障礙有關的疾病。病患中有很多是因為肥胖而正在接受治療的人,此外有些人則是在受到挫折之後,例如失婚、喪偶、失戀、失業時情緒焦慮,或工作壓力大後,為了放鬆自己會不自主地在睡前或半夜睡到一半起來吃東西,因為吃東西可以安撫情緒。

為了預防夜食症上身,除了三餐應定時定量、飲食均衡之外,最好不要任意減肥,若要減肥一定須在醫師的指導之下進行,且應多運動以放鬆自己、紓解壓力;遇到挫折時更應該尋求正確的宣洩管道紓發情緒;並儘量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。
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有夜食症徵兆出現,則應儘速至精神科、身心科接受診斷治療。醫界表示,只要改變飲食習慣、多運動,再加上服用一點抗憂鬱的藥,夜食症很快就可以獲得控制。
《資料來源》啟新健康世界雜誌、中國時報、城市快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