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山豬平常吃遍大店小攤,難得有一家店是我在不得不的情況下走進去......
其實應該說會選擇「日月湖」是「執行任務」+「報恩」的美食之旅吧!
因為麥兜恩在七月份接了一個梅酒的採訪任務,除了遠赴南投拜訪梅農外
還要「捨肚成仁」介紹梅酒搭配美食有多麼迷人,所以只好忍痛犧牲身材了!
最後選擇「日月湖日本料理」,還是順應無給職的司機先生建議
OS:這傢伙為了要談餐廳的廣告居然拉我幫忙作公關,還真是一魚三吃
麥兜恩乍聽到「日月湖」這個名字直覺還真是有夠難記
要嘛就「日月明」、要嘛就「古月胡」、再不然「日月潭」名氣也挺響的
到底為啥要叫「日月湖」呢,至今仍是一個我不求甚解的謎......
大大的「日月」映照在迎賓大廳的牆上,旁邊還有一艘船行駛在無形的「湖」上
不管是開放小隔間或包廂都有不同氛圍,但公務在身我只能選擇坐在沒情調的窗邊賞雨
幸好店長拿出「美食地圖」來指引明路,不但有套餐還有熱門點播榜
所以我們就點了一份598元的套餐和其他單點小菜,準備邊吃邊開工了!
本場唯一的福利就是店長招待的【和風時蔬捲】,米皮裹蔬菜的清爽感很開胃
後頭是當天的主角,由埔里酒廠推出的新產品「紹興梅酒」
只有3.5%的酒精度對麥兜恩來說只是飲料,而對酒鬼朋友來說比水還要淡
不過淡淡的梅酒搭上口味清恬日本料理,也算是很速配的酒精飲品
梅香可以提味解膩,低酒精度的微醺又不會破壞吃精緻料理的用餐氣氛......
【芋香圓沙拉】把常用的馬鈴薯泥換成芋泥,搭配起水果和藍莓醬還蠻有特色的!
只是看到一柱擎天的脆笛酥忍不住想點火,花花綠綠這不是很像生日蛋糕嗎?
不過那青筍筍的哇殺米份量也實在太驚人了,果真是「殺很大,殺不用錢」...
這一份小而美才是套餐裡面的「牡丹蝦/冰鎮刺身」
牡丹生蝦鮮甜又有彈性,也是我繼泰式料理的生蝦後第二次嚐鮮
不過就在麥兜恩嗑完這隻蝦後,服務生居然上前說要回收蝦頭做第二道料理
莫非要拿那個拇指大的蝦頭去燉湯嗎?
結果......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,真的從一顆蝦頭變出一碗蝦湯耶!
開玩笑的啦~這是「海大蝦蒜泥蒸」,蝦肉雖不是我吃的,但我覺得湯頭好像沒啥味道...
本來還以為是我眼花,不然怎會看到飯粒?蝦又不是花怎麼會生米呢......又耍冷了
原來是為了要將美味的精華蝦膏熔出來,所以特別塞了一些壽司飯進去局烤
如此鮮美的蝦膏被高溫熔化後就會被飯粒吸收,變成一蝦兩吃的「一口美食」
【奶局娃娃菜】用鮮奶酪取代傳統起司,吃起來完全不會有油膩感
加上超嫩的娃娃菜(小白菜),口感非常滑順而且獨特,算是一道令人驚艷之作
我想所謂「親子」應該是魚肉和魚卵的關係吧?一起吃掉感覺有種滅門的悲愴
吃完之後才發現碗底有許多小洞洞,空氣流通才不會讓飯悶得太爛
套餐的最後上場是【牛肉鵝肝捲佐牛肝菌】,可惜朋友不吃牛肉只好忍痛換豬肉了
醬料調得還不錯,可是我覺得外皮好像炸得太硬了,破壞了整體的口感
【炙燒壽司】這一道也是主廚推薦必點,香噴噴的和牛和油脂豐富的比目魚都很讚
【大雷鹹豬肉】想不到坐對面的仁兄,竟然給我在日本料理店點了「鹹豬肉」......
要是好吃就算了,但這道菜居然讓不太挑食的麥兜恩,吃完後瞬間鹹辣到沒有味覺
我都忘記當時是灌了多少湯湯水水、過了多久才搶救回快要壞死的舌頭
【冷筍Q比燒】局烤冷筍把原汁都鎖在筍肉裡面,爽口中還帶有乳香也值得推薦!
以上「任務型飯局」共花掉麥兜恩1200多塊,真是「奢華的姓胡」啊~
胡市長~為什麼台中的物價漲得比薪水高呢?不是人人都姓胡你知道嗎?
幸好本次稿費很有良心含了一千元交通費,至少可以拿來補貼一下
不過此時我還是忍不住想拿大聲公出來,向好心支援的司機先生廣播:
老娘在外面採訪這麼久,從99快炒到一客兩三千元的法國料理
還第一次遇到在因公用餐情況下會收費的店家,你也真的是太罩不住了
其實錢財乃身外之物都是小事,只不過就是那個FU啊
OS:幸好最近很少採訪吃的,不然養成吃霸王餐的習慣好像也不太好
後來因為飯後採訪完(其實只是小聊一下),老闆娘提到「山藥涼麵」也很有特色
所以我暗自決定下次要來把「美食Lose檔案」演完......
我想敗筆應該在那過鹹的醬油,還有不太搭嘎的哇殺米藏在下面...
讓人不禁懷疑,海膽真的是這樣吃的嗎
【和風生牛肉】口味如何我倒是對它沒有特別的印象
應該是當次的陪吃員動作太快,麥兜恩才夾兩片盤底就朝天了!
【山藥涼麵】非常「精緻」的一杯份量剛上桌時,我還一度以為是餐前開胃小菜
跟想像中的涼麵真是大不同,其實傳說中山藥麵不是麵,而是山藥刨絲做出來的點心
讓我聯想到「中華一番」卡通劇情裡面也有一道考題叫做「麵非麵」
不過上頭點綴的蝦卵給的倒是很阿莎力,搭著會「牽絲」的山藥麵一起入口
融合了田園的清脆和蝦卵在嘴裡啵啵作響的海味,不禁令人感到心曠神怡!
【茶碗土瓶蒸】吃了「麵非麵」之後,換上一壺「茶非茶」
不知道何時才能邁向「錢非錢」的最高境界
PS.太久沒吃日本料理,看到茶壺就當茶碗蒸,居然連茶碗蒸(炊蛋)和土瓶蒸都搞錯
幸好有噗友的熱心指點,不然這樣子兩光的記者出去會被轟成蜂窩......
本來以為開蓋就直搗虎穴了,不料拿起來的只是小湯杯,杯底還少刻了「再來一碗」
最後就以一壺土瓶蒸,「以茶代酒」地拉下了謝幕囉